舟曲縣委、縣政府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堅決貫徹黨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決策部署,以“不獲全勝不收兵”的決心和毅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這是一張合格的時代答卷。在今年2月經省政府批準,舟曲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脫貧退出貧困村87個、貧困戶9330戶、貧困人口35817人,貧困村和貧困人口實現“雙清零”,歷史性地消除了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勝利在望。
黨旗獵獵紅勝火
幫扶隊伍勇攻堅
舟曲縣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
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當好“一線總指揮”,主動抓、具體抓、深入抓;各鄉鎮主要負責人發揮“主攻隊長”作用;各駐村第一書記和有貧困人口的村支部書記發揮“尖刀排長”作用。層層壓實責任,向貧困發起總攻。
今年以來,全縣對剩余未脫貧退出的果耶鎮前山村和博峪鎮尖吉村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包抓督戰,縣鄉兩級干部包抓到戶到人,對標對表村戶脫貧退出標準,制定掛牌督戰任務清單,明確工作措施、責任人、完成時限,逐一抓好落實,全力推動脫貧攻堅工作。目前,果耶鎮前山村和博峪鎮尖吉村脫貧退出通過州級驗收。
全年縣級預算安排財政扶貧資金6516萬元,占縣本級收入的40.22%,上級下達財政專項扶貧資金50940.6萬元,土地指標增減掛資金3585萬元、2020年涉農整合資金5370.6萬元、天津幫扶資金5200萬元等全部統籌用于實施脫貧成果鞏固提升項目,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提供了資金保障。
保持駐村干部隊伍穩定和幫扶結對關系不變,1支縣幫扶工作總隊、208支幫扶工作隊5000余名幫扶干部開展精準幫扶。省州縣三級幫扶單位投入幫扶資金2624.7萬元,幫辦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提升、基層組織建設、社會事業發展等實事485件。提供政策解讀、民事代辦等各類服務17600余次,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更強,滿意度更高。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脫貧攻堅的難度加大。舟曲縣委、縣政府向全縣發出動員令,脫貧攻堅和疫情防控“兩場硬仗一起打”,攻克貧困最后堡壘,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全縣各級領導、包村鄉鎮干部、村支“兩委”干部、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深入一線,成立聯合黨支部,及時會商研究解決問題,確保各項措施落地見效。
抓住根本不放松
產業特色成亮色
一個個扶貧產業拔節生長。推行“菜單式”產業扶貧模式,大力發展經濟林果、中藏藥材、特色養殖、設施種植等特色種養殖產業,實現了“每村至少有一個主導產業、每戶至少有一個致富項目”的目標。將今年確定為“農業農產品高質量發展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標準化建設年”,制定《舟曲縣2020年富民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縣本級財政整合資金4656.866萬元,繼續推行“經濟林果提質增效”“中藏藥材規模種植”“叢嶺藏雞代養分紅”“中華蜂示范帶動”“黑土豬出欄獎勵”“食用菌培育轉型”等扶持“菜單”。落實保費補貼1151.879萬元,將中央、省級財政補貼20個品種和8個特色產品納入保險計劃。引進示范推廣農作物新品種5個,大力扶持發展特色優勢富民產業。目前,全縣建成特色種養基地95個,經濟林果達25.36萬畝,種植中藏藥材11.2萬畝、羊肚菌960畝,養殖叢嶺藏雞110萬只、中華蜂5.2萬箱、黑土豬5萬頭。
制定農民合作社規范化建設質量提升整縣推進實施方案,對全縣合作社開展全覆蓋摸底調查,發放扶持貸款212萬元。目前,全縣合作社達1154個,89個合作社扶持項目正在加緊有序推進。投入村集體經濟扶持資金700萬元,208個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1398.15萬元,村集體和貧困村集體年收入達5000元、2.5萬元以上,培育出“田園黨建”“甜蜜黨建”等5個黨建特色品牌,黨建引領產業發展“舟曲模式”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新認證產品6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3個、復查換證2個、綠色食品1個,積極開展“甘味”農產品品牌目錄申報工作,博峪紋黨蜜、拉尕山花椒、謝村選叢嶺藏雞、旺森藏珍核桃、博峪藏家蜂蜜5個企業商標入選“甘味”品牌目錄。全縣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達30個,注冊農副產品商標達50個。叢嶺藏雞、中華蜂蜂蜜等14條農產品加工生產線穩定運行,150余種農產品實現商品化。建成縣鄉村電子商務服務點181個,積極組織開展“舟曲縣第一屆直播電商帶貨大賽”“脫貧攻堅成果展”“慶國慶,迎中秋”舟曲縣2020年消費扶貧等10余場展銷會,銷售簽約農特產品45萬元,使大山里的“舟味”農特產品變成真金白銀。
統籌力量創攻堅
增進幸福新生活
因病致貧一直是困難群眾脫貧路上的一大阻礙。
深入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縣醫院創建為二級甲等綜合醫院,分級診療病種達到250種,蘭大二院“組團式”健康幫扶5批10名專家接診帶教1000人次。建設標準化衛生院22個、村級衛生室208個,在全州率先啟用居民電子健康卡,縣鄉醫療機構實現“一站式”報銷即時結算和電子健康卡“無卡就診、一碼通用”,126支家庭醫生團隊簽約服務率100%,合規醫療費用報銷比例達95.45%,實現了群眾“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的目標。
堅持將就業作為最大民生,通過招考招錄、分配安置、開發公益性崗位、建設“扶貧車間”和天津市及和平區定向組織招聘等多種方式落實就業1382人,實現了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和“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目標。2019年貧困群眾人均可支配收入達7492.22元,較2013年的2282元增加了三倍。
安全飲水是困擾山區貧困群眾的一大難題,解決群眾安全飲水,是脫貧攻堅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因地制宜采取工程和水窖兩種方式供水,出臺運行管理、水費收繳、水質檢測等制度辦法,建立縣鄉村三級管理體系,冬季“凍管”堅持“一個問題一套方案”,投資2927.25萬元完成果耶、博峪、東山、大川等4個鄉鎮集中供水工程和農村“苦咸水”改水工程,全力保障農村飲水安全。累計整合資金1.53億元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366個,320個自然村2.8萬戶11萬農村群眾實現安全穩定供水!
脫貧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如今的藏鄉江南,村美民富產業新,所到之處一片生機。
|